一、《高山流水》 據(jù)文獻記載,《高山流水》原為一曲,自唐代以后,《高山》與《流水》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。其中《流水》一曲,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(fā)展,曲譜初見于明代《神奇秘譜》(朱權(quán)成書于1425年)。管平湖先生演奏的《流水》曾被錄入美國太
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指《高山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夕陽簫鼓》、《漢宮秋月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。
中國古典十大古曲,指《高山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夕陽簫鼓》、《漢宮秋月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。 伯牙在江邊撫琴,唯鐘子期從中聽懂山之雄渾、水之幽深;春江明月初升,
中國十大古典名曲包括《高山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(還有《夕陽簫鼓》一說)、《漢宮秋月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。單單聽了這些名字就已經(jīng)神為之奪,中國韻味之美,由此可見一斑。伯牙在江邊撫琴,唯鐘子期從中聽懂山之雄渾、水之幽深;春江明月初升,一葉扁舟,一點漁火,在月下隨水漂浮;寒梅迎霜傲雪,疏影弄月,暗香輕度,清奇挺拔;離鄉(xiāng)背井的凄涼中夾雜著離別后的思念,如泣如訴,身陷十面埋伏,耳聽四面楚歌,空有拔山之力,可惜英雄氣短,別姬自刎,痛何如哉;秋月秋風秋夜長,孑影徘徊思故鄉(xiāng),如此寂寞,卿何以堪;自嵇康辭世,從此而絕的廣陵散,再現(xiàn)當年聶政刺王的俠肝義膽,今人有興有幸得見,可謂幸甚。
中國十大古典名曲《高山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漢宮秋月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十面埋伏》(還有《夕陽簫鼓》一說)。單單聽了這些名字就已經(jīng)神為之奪,中國韻味之美
《高山流水》——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,樵夫鐘子期竟能領(lǐng)會曲中高山流水之意。伯牙驚道:“善哉,子之心與吾心同?!弊悠谒篮?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絕弦,終生不操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。
中國古代十大名曲及演奏樂器: 高山流水(古箏) 廣陵散(古琴) 平沙落雁(古琴) 梅花三弄(笛子、古琴) 十面埋伏(琵琶) 夕陽蕭鼓(琵琶、簫 ) 漁樵問答(琴、簫) 胡笳十八拍(古琴) 漢宮秋月(二胡、古箏、琵琶) 陽春白雪(古琴、琵琶)
《梅花三弄》——此曲系借物詠懷,通過梅花的潔白、芬芳和耐寒等特征,來贊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,曲中泛奇曲調(diào)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復了三次,所以稱為“三弄”。
古人的智慧不僅僅體現(xiàn)在古典之中,音律也彰顯了古人獨特的情操。十大名曲有:《高山流水》《梅花三弄》《漢宮秋月》《陽春白雪》《夕陽簫鼓》《漁樵問答》《胡笳十八拍》《廣陵散》《平沙落雁》《十面埋伏》。每一首曲子都非常的有韻味,也有著
《春江花月夜》——原來是一首琵琶獨奏曲,又名《夕陽簫鼓》、《潯陽琵琶》、《潯陽夜月》、《潯陽曲》。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。深為國內(nèi)外聽眾珍愛。樂曲通過委婉質(zhì)樸的旋律,流暢多變的節(jié)奏,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,盡情贊頌江南水鄉(xiāng)的風姿異態(tài)。
中國古典音樂十大名曲分別《高山流水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夕陽簫鼓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漢宮秋月》和《陽春白雪》。 1、《高山流水》 《高山流水》取材于“伯牙鼓琴遇知音”,有琴曲和箏
《漢宮秋月》——崇明派琵琶曲。《漢宮秋月》意在表現(xiàn)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,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。
中國古典十大古曲,指《高山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夕陽簫鼓》、《漢宮秋月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漁樵問答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廣陵散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。 1、《高山流水》 傳說春秋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,樵夫鐘子期
《陽春白雪》——一首廣泛流傳的優(yōu)秀琵琶獨奏古曲。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、活潑輕快的節(jié)奏,生動表現(xiàn)了冬去春來,大地復蘇,萬物向榮,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。
中國十大古典名曲“高山流水”、“梅花三弄”、“春江花月夜”、“漢宮秋月”、“陽春白雪”、“漁樵問答”、“胡笳十八拍”、“廣陵散”、“平沙落雁”、“十面埋伏”。單單聽了這些名字就已經(jīng)神為之奪,中國韻味之美,由此可見一斑。俞伯牙在江邊撫琴,唯鐘子期從
《漁樵問答》——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三十多種版本,有的還附歌詞。樂曲表現(xiàn)漁樵在青山綠水中間自得其樂的情趣。
樓上連中國古代十大名曲都搞錯了 沒有春江花月夜 而且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曲 十大名曲很多各個樂器都有不同版本 揀最經(jīng)典的吧 高山流水 古琴 廣陵散 古箏 平山落雁 古琴 十面埋伏 琵琶 漁樵問答 古琴 夕陽蕭鼓 琵琶 漢宮秋月 古箏 梅花三弄 古琴 陽
《胡笳十八拍》——漢末著名文學家、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(文姬),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,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,生了兩個孩子。后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,她寫了一首長詩,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(xiāng)別子的情懷。情緒悲涼激動,感人頗深。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。又因該詩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聲而作,所以名為《胡笳十八拍》或《胡笳鳴》。
樓上連中國古代十大名曲都搞錯了 沒有春江花月夜 而且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曲 十大名曲很多各個樂器都有不同版本 揀最經(jīng)典的吧 高山流水 古琴 廣陵散 古箏 平山落雁 古琴 十面埋伏 琵琶 漁樵問答 古琴 夕陽蕭鼓 琵琶 漢宮秋月 古箏 梅花三弄 古琴 陽
《廣陵散》——又名《廣陵止息》。傳說原是東漢末年流行于廣陵地區(qū)的民間樂曲?,F(xiàn)僅存古琴曲,以《神奇秘譜》載錄最早。早期并無內(nèi)容記載,現(xiàn)多數(shù)琴家按照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。據(jù)《琴操》中所載:聶政,戰(zhàn)國時期韓國人,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。為報父仇,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后,漆身吞炭,改變音容,返回韓國,在離宮不遠處彈琴,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,牛馬停蹄。韓王得悉后,召進宮內(nèi)演奏,聶政趁其不備,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。為免連累母親,便毀容自盡。
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1、高山流水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,樵夫鐘子期竟能領(lǐng)會這是描繪“巍巍乎志在高山”和“洋洋乎志在流水”。伯牙驚曰:“善哉,子之心與吾同。”子期四后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斷弦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。《高山流水》一
《平沙落雁》——又名《雁落平沙》或《平沙》,作者不詳。問世以后,深受琴家喜愛,廣為流傳,并有多種版本,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。 對于曲情的理解,有描寫秋天景物的;有寓鵠鴻之志的;也有發(fā)出世事險惡,不如雁性的感慨的。音調(diào)基調(diào)靜美,靜中有動,旋律起伏,綿延不斷,優(yōu)美動聽。
1、高山流水 2、廣陵散 3 、平沙落雁 4、十面埋伏 5、漁樵問答 6、夕陽簫鼓 7、漢宮秋月 8、梅花三弄 9、陽春白雪 10、胡笳十八拍
《十面埋伏》——傳統(tǒng)琵琶曲之一,又名《淮陽平楚》。明《四照堂集?湯琵琶傳》中記載琵琶家湯應曾奏《楚漢》:“……兩軍決斗是,聲動天地,屋瓦若飛墜,徐而察之,有金聲、鼓聲、金、劍擊聲、人馬群易聲,俄而無聲。久之,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;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、別姬聲;陷大澤,有追騎聲;至烏江,有項王自刎聲,余騎蹂踐項王聲。使聞?wù)呤级鴬^,既而悲,終而涕淚之無從也,其如此。”所繪之情景、聲色與今之《十面埋伏》甚近似。
漢宮秋月為崇明派琵琶曲,此曲旨在表現(xiàn)古代受壓迫宮女細膩深遠的幽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、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,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,具有很深的藝術(shù)感染力。有的文章稱,此曲細致地刻畫了宮女面對秋夜明月,內(nèi)心無限惆悵,流露
擴展閱讀,以下內(nèi)容您可能還感興趣。
中國十大古典名曲分別是什么樂器演奏的
樓上連中國古代十大名曲都搞錯了 沒有春江花月夜 而且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曲
十大名曲很多各個樂器都有不同版本 揀最經(jīng)典的吧
高山流水 古琴
廣陵散 古箏
平山落雁 古琴
十面埋伏 琵琶
漁樵問答 古琴
夕陽蕭鼓 琵琶
漢宮秋月 古箏
梅花三弄 古琴
陽春白雪 琵琶
胡笳十八拍 胡琴
誰不是學民樂的 我是學琵琶的
http://culture.china.com/zh_cn/life/folk/11022831/20041026/11933468.html
你可以看看這個里面 中華網(wǎng)文化頻道 里面是怎么講的?
里也提過這個問題問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絕對沒有春江花月夜!而且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曲 我彈過 是經(jīng)典琵琶曲之一
這個網(wǎng)里面是按照最早樂器演奏版本 現(xiàn)行的如上所示
中國古代十大名曲具體是哪十首?
中國古代十大名曲
1、高山流水
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,樵夫鐘子期竟能領(lǐng)會這是描繪“巍巍乎志在高山”和“洋洋乎志在流水”。伯牙驚曰:“善哉,子之心與吾同?!弊悠谒暮?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斷弦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?!陡呱搅魉芬磺讳浫虢鸪?,于1977年8月22日發(fā)射到太空,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道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。
2、廣陵散
據(jù)《琴操》記載:戰(zhàn)國聶政的父親,為韓王鑄劍,因延誤日期,而慘遭殺害,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,入山學琴十年,身成絕技,名揚韓國。韓王召他進宮演奏,聶政終于實現(xiàn)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愿,自己也毀容而死。后人根據(jù)這個故事,譜成琴曲,慷慨激昂,氣勢宏偉,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。
3、平沙落雁
明朝此曲稱《落雁平沙》。曲調(diào)悠揚流暢,通過時隱時現(xiàn)的雁鳴,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。對于曲情的理解,有“取清秋寥落之意,鴻雁飛鳴”來描寫秋天景物的;有“取秋高氣爽,風靜沙平,云程萬里,天際飛鳴,借鴻鵠之遠志,寫逸士之心胸”的;也有從鴻雁“回翔瞻顧之情,上下頡頏之態(tài),翔而后集之象,驚而復起之神”?!凹嚷鋭t沙平水遠,意適心閑,朋侶無猜,雌雄有敘”,發(fā)出世事險惡,不如雁性的感慨的?,F(xiàn)在流傳的多樹是七段,主要的音調(diào)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,旋律起而又伏,綿延不段,優(yōu)美動聽;基調(diào)靜美,但靜中有動。
4、十面埋伏
《十面埋伏》樂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為題材,描繪劉邦和項羽在垓下決戰(zhàn)的情景。樂曲主要歌頌了楚漢的勝利者劉邦,盡力刻畫“得勝之師”的威武雄姿,全曲氣勢恢弘,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?!妒媛穹房梢哉f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藝術(shù)發(fā)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,創(chuàng)造了單個樂器的獨奏形式表現(xiàn)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面(而現(xiàn)代,這往往需要大樂隊式的交響曲體裁方能得以完成),直到今天,《十面埋伏》依然是琵琶演奏藝術(shù)領(lǐng)域最具代表性的傳統(tǒng)名作。
5、魚樵問答
樂曲通過魚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,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。樂曲采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,以上升的曲調(diào)表示問句,下降的曲調(diào)表示答句。旋律飄逸瀟灑,表現(xiàn)出魚樵悠然自得的神態(tài)。正如《琴學初津》曲意深長,而山之巍巍,水之洋洋,斧伐之丁丁,櫓歌之乃,隱隱現(xiàn)于指下。迨至問答之段,令人有山林之想。
6、夕陽蕭鼓
是抒情寫意的樂曲,1925年前后,上海大同樂社根據(jù)經(jīng)曲改編成絲竹樂曲《春江花月夜》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,旋律優(yōu)美流暢。樂曲通過委婉質(zhì)樸的旋律,流暢多變的節(jié)奏,形象地棉會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,贊頌了江南水鄉(xiāng)的優(yōu)美風姿。
7、漢宮秋月
樂曲表現(xiàn)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、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。意在表現(xiàn)古代受壓迫宮女幽怨悲泣情緒,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。
8、梅花三弄
曲中泛音曲調(diào)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了三次,故稱“三弄”。相傳晉恒伊作笛《梅花三弄》,后人移值為琴曲。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、迎風斗雪的頑強性格,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。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,表現(xiàn)的主題則是毛澤東《詠梅》。
9、陽春白雪
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作,“白雪”取另然清潔,雪竹琳瑯之音。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、活潑輕快的節(jié)奏,生動表現(xiàn)了冬去春來,大地復蘇,萬物向榮,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。
10、胡笳十八拍
琴曲中有《大胡笳》、《小胡笳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琴歌等版本。曲調(diào)雖然各有不同,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(xiāng)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。音樂委婉悲傷,撕裂肝腸。
參考資料:網(wǎng)上
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是那幾個?
1、高山流水
2、廣陵散
3 、平沙落雁
4、十面埋伏
5、漁樵問答
6、夕陽簫鼓
7、漢宮秋月
8、梅花三弄
9、陽春白雪
10、胡笳十八拍
參考資料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186.htm
請教中國古典十大名曲的由來
漢宮秋月為崇明派琵琶曲,此曲旨在表現(xiàn)古代受壓迫宮女細膩深遠的幽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、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,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,具有很深的藝術(shù)感染力。有的文章稱,此曲細致地刻畫了宮女面對秋夜明月,內(nèi)心無限惆悵,流露出對愛情的強烈渴望。
來源漢宮秋月很可能與《漢宮秋》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。而《漢宮秋》是一出元末雜劇,作者是馬致遠?!稘h宮秋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。
漢宮秋月演奏形式有古箏;二胡;江南絲竹;琵琶。
古箏
箏曲演奏運用了吟、滑、按等諸多技巧,風格純樸古雅,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由趙玉齋傳譜。在中國古箏考級曲集中為7級曲目,在江蘇音協(xié)為5級的考級曲目之一。
二胡
二胡曲則速度緩慢,用弓細膩多變,旋律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短促的休止和頓音,音樂時斷時續(xù)。二胡《漢宮秋月》: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,粵胡演奏,又名為《三潭印月》。1929年左右,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《漢宮秋月》譜,改由二胡演奏(只以一把位演奏)。 蔣風之整理并演奏的《漢宮秋月》,作了很大刪節(jié)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。其速度緩慢,弓法細膩多變,旋律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短促的休止和頓音,樂聲時斷時續(xù),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,小三度綽注的運用,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(xiàn)。
江南絲竹
江南絲竹《漢宮秋月》:采用的原為“乙字調(diào)”(A宮),由孫裕德傳譜。原來沈其昌《瀛州古調(diào)》(1916年編)絲竹文曲合奏用“正宮調(diào)(G宮)。琵琶仍用乙字調(diào)弦法,降低大二度定弦,抒情委婉。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,各聲部互相發(fā)揮,相得益彰,給人以追求與向往。最后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,表現(xiàn)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,大地歸于寂靜的情景。
琵琶
琵琶曲《漢宮秋月》:又名《陳隋》。以歌舞形象寫后宮寂寥,更顯清怨抑郁,有不同傳譜。目前一般是據(jù)無錫吳畹卿(1847-1926)所傳,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,一吟三嘆,情景兼?zhèn)?,很有感染力?p class="jjwyds">中國古代最著名的“十大樂曲”是?
分別為《高山流水》《廣陵散》《平沙落雁》《梅花三弄》《十面埋伏》《夕陽簫鼓》《漁樵問答》《胡笳十八拍》《漢宮秋月》和《陽春白雪》。
1、《高山流水》
《高山流水》 ,中國古琴曲,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。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,樵夫鐘子期竟能領(lǐng)會這是 描繪“峨峨兮若泰山”和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
伯牙驚道:“善哉,子之心而與吾心同?!辩娮悠谒篮?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絕弦,終生不彈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。
2、《廣陵散》
《廣陵散》,又名《廣陵止息》。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,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,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。
即古時的《聶政刺韓傀曲》,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,刑前仍從容不迫,索琴彈奏此曲,并慨然長嘆:“《廣陵散》于今絕矣!”
今所見《廣陵散》譜重要者有三,以《神奇秘譜》的《廣陵散》為最早,也較為完整,是今日經(jīng)常演奏的版本。全曲共45段。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,“紛披燦爛,戈矛縱橫”。
3、《平沙落雁》
《平沙落雁》又名《雁落平沙》,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,有多種流派傳譜,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,寫逸士之心胸。最早刊于明代《古音正宗》(1634)。
自其問世以來,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,有多種流派傳譜,僅1962年出版的《古琴曲集》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。
關(guān)于此曲的作者,有唐代陳子昂之說,宋代毛敏仲、田芝翁之說,又有說是明代朱權(quán)所作。因無可靠史料,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。
4、《梅花三弄》
《梅花三弄》,又名《梅花引》、《梅花曲》、《玉妃引》,根據(jù)《太音補遺》和《蕉庵琴譜》所載,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,后來改編為古琴曲。
琴曲的樂譜最早見于公元1425年的《神奇秘譜》。《梅花三弄》全曲共分十段,兩大部分,第一部分,前六段,采用循環(huán)再現(xiàn)手法,后四段為第二部分,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。
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,借物抒懷,來歌頌具有高尚節(jié)操的人。一首琴曲《梅花三弄》覺別具風情。
5、《十面埋伏》
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國琵琶大曲,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,其演奏為獨奏,樂曲激烈,震撼人心,清楚地表現(xiàn)出了當時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。為上乘的藝術(shù)佳作。
6、《夕陽簫鼓》
夕陽簫鼓為古代中國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,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。此曲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,由此曲改編的古箏曲名為《春江花月夜》,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。作者佚名。
7、《漁樵問答》
《漁樵問答》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,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。此曲在歷代傳譜中,有30多種版本,有的還附有歌詞。現(xiàn)存譜初見于明代蕭鸞編纂《杏莊太音續(xù)譜》。
譜本有多種?!肚賹W初津》云此曲:曲意深長,神情灑脫,而山之巍巍,水之洋洋,斧伐之丁丁,櫓聲之欸乃,隱隱現(xiàn)于指下。
由于音樂形象準確、生動,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。楊表正修訂曲譜,配制歌詞。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詞,將曲調(diào)稍加改易,成為獨立的器樂曲。此曲優(yōu)美清逸,以對答式的旋律,描寫漁夫與樵夫的對話。
8、《胡笳十八拍》
《胡笳十八拍》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,據(jù)傳為蔡文姬作,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。
《胡笳十八拍》是古樂府琴曲歌辭,一章為一拍,共十八章,故有此名,反映的主題是“文姬歸漢”。
9、《漢宮秋月》
《漢宮秋月》是中國名曲。原為崇明派琵琶曲,現(xiàn)流傳有多種譜本,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,且運用各自的藝術(shù)手段再創(chuàng)造,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,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。
《漢宮秋月》現(xiàn)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、琵琶曲、箏曲、江南絲竹等。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、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。
10、《陽春白雪》
《陽春白雪》是中國琵琶十大名曲之一,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。
表現(xiàn)的是冬去春來,大地復蘇,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。旋律清新流暢,節(jié)奏輕松明快。
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的古琴曲。
現(xiàn)存古琴譜中的《陽春》和《白雪》是兩首器樂曲,《神奇秘譜》在解題中說:“《陽春》取萬物知春,和風淡蕩之意;《白雪》取凜然清潔,雪竹琳瑯之音?!?/p>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中國古代十大名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