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”是說孟郊、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、清奇苦僻,不夠開朗豪放。
指孟郊、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風(fēng)格
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”是說孟郊、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、清奇苦僻,不夠開朗豪放。
郊寒島瘦是一個成語,原本是指孟郊、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風(fēng)格,后用以形容詩文類似的意境,出自宋?蘇軾《祭柳子玉文》。
后人評論唐詩及詩人,輒以兩人并稱,標(biāo)準(zhǔn)各異,或身世職業(yè),或交往友情,或其詩的題材、風(fēng)格等等,不一而足,如:李(白)杜(甫)、小李(商隱)杜(牧)、王(維)孟(浩然)、高(適)岑(參)、元(?。┌祝ň右祝?、韓(愈)孟(郊)云云。
“郊寒島瘦”又作“島瘦郊寒”,指中唐詩人孟郊和賈島的詩風(fēng)。寒指清寒枯槁,瘦指孤峭瘦硬,兩者含義相似。郊、島之詩風(fēng)格清奇悲凄,幽峭枯寂,格局狹隘窄小,破碎迫促,且講究苦吟推敲,錘字煉句,往往給人以寒瘦窘迫之感,故稱。早在宋初,歐陽修即曰:“孟郊、賈島之徒,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氣?!?《書梅圣俞稿后》);至蘇軾正式提出此評語:“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?!?《祭柳子玉文》);后朱熹則作“島瘦郊寒”:“君詩高處古無詩,島瘦郊寒詎足差。”(《次韻謝劉仲行惠荀》);蘇軾之論一出,遂成郊、島詩風(fēng)之定評,且往往加以疵病。如宋嚴(yán)羽云:“李杜數(shù)公,如金鳷擘海、香象渡河。下視郊島輩,直蟲吟草間耳。”(《滄浪詩話?詩評》),張表臣曰:“(詩)以氣韻清高深眇者絕,以格力雅健雄豪者勝。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,皆其病也?!?《珊瑚鉤詩話》卷一),然亦有持異議者,如清人潘德輿認(rèn)為“郊島并稱,島非郊匹,人謂寒瘦,郊并不寒也”(《養(yǎng)一齋詩話》)。
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”是說孟郊、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、清奇苦僻,不夠開朗豪放。
相關(guān)知識:
孟郊(751-814)字東野,排行十二,湖州武康(今湖州德清武康縣)人。少時隱居嵩山,稱處士。近50歲才中進(jìn)士,任溧陽縣尉,與韓愈交誼頗深。抑郁不得志,遂辭官事孝,其《游子吟》為唐詩中之極品。終生貧困潦倒,死后竟無錢下葬,韓愈為之作墓志銘。孟郊前期由隱而仕,詩皆言志,有為而作;后期仕途坎坷,詩轉(zhuǎn)向抒情,形成險怪詩風(fēng)。“寒”既指詩內(nèi)容之嗟悲嘆苦,亦謂其詩有清冷之意境美,力避平庸淺率,追求生新瘦硬。
【解釋】:本指孟郊、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風(fēng)格。后用以形容詩文類似的意境。郊寒島瘦【拼音】:jiāo ?hán ?dǎo ?shòu【出處】:宋·蘇軾《祭柳子玉文》
賈島(779-843),字浪仙,自稱碣石山人,范陽(今北京附近)人。初落拓為僧,名無本,后還俗,屢舉進(jìn)士不第。在洛陽以詩文投謁韓愈,因有吟詩沖犯韓愈馬頭之“推敲”佳話流傳。其五古宗法韓愈、孟郊,喜為詠懷述志刻琢窮苦之言,賈島以苦吟著名,因?yàn)椤皟删淙甑?,一吟雙淚流”之嘆。后專攻五律,獨(dú)樹一幟,多吟詠情性,刻畫景物之作。詩風(fēng)清奇僻苦,峭直深刻,以寄情偏僻,鑄字煉句取勝。有趣的是,這郊寒島瘦,一隱一僧,皆與一代文宗韓愈結(jié)下不解之緣。“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”,此言不謬矣!
是用“寒”和“瘦”來概括兩位詩人的詩風(fēng)。孟郊的詩多俊寒,即使是登科后,我們從“春風(fēng)得意馬蹄疾”中也能略微體會到詩人心底隱存的寒意。而賈島的詩多清瘦?!傍B宿池
擴(kuò)展閱讀,以下內(nèi)容您可能還感興趣。
"郊寒島瘦"指的是我國古代的()()兩位詩人?
后人評論唐詩及詩人,輒以兩人并稱,標(biāo)準(zhǔn)各異,或身世職業(yè),或交往友情,或其詩的題材、風(fēng)格等等,不一而足,如:李(白)杜(甫)、小李(商隱)杜(牧)、王(維)孟(浩然)、高(適)岑(參)、元(稹)白(居易)、韓(愈)孟(郊)云云。而其身世與詩風(fēng)均極其相似,并入語典之中的,惟一的一對便是晚唐苦吟詩人孟郊與賈島了,兩人生年相差28歲,卒歲相距29年,籍貫天南地北,生死兩茫茫。300年后蘇東坡的如電慧眼,如椽之筆把他們的詩名連在一起了。
郊寒島瘦,語出蘇軾《祭柳子玉文》:“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。嘹然一吟,眾作卑陋?!焙笕怂煲灾钙嗫嗟脑娢囊饩筹L(fēng)格。如朱熹《次韻謝劉仲行惠筍》:“君詩高處古無師,島瘦郊寒詎足差?!被蛞杂骱嵯?,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我輩的施為,到底有些郊寒島瘦?!?p> 孟郊(751-814)字東野,排行十二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。少時隱居嵩山,稱處士。近50歲才中進(jìn)士,任溧陽縣尉,與韓愈交誼頗深。抑郁不得志,遂辭官事孝,其《游子吟》為唐詩中之極品。終生貧困潦倒,死后竟無錢下葬,韓愈為之作墓志銘。孟郊前期由隱而仕,詩皆言志,有為而作;后期仕途坎坷,詩轉(zhuǎn)向抒情,形成險怪詩風(fēng)?!昂奔戎冈妰?nèi)容之嗟悲嘆苦,亦謂其詩有清冷之意境美,力避平庸淺率,追求生新瘦硬。
賈島(779-843),字浪仙,自稱碣石山人,范陽(今北京附近)人。初落拓為僧,名無本,后還俗,屢舉進(jìn)士不第。在洛陽以詩文投謁韓愈,因有吟詩沖犯韓愈馬頭之“推敲”佳話流傳。其五古宗法韓愈、孟郊,喜為詠懷述志刻琢窮苦之言,賈島以苦吟著名,因?yàn)椤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”之嘆。后專攻五律,獨(dú)樹一幟,多吟詠情性,刻畫景物之作。詩風(fēng)清奇僻苦,峭直深刻,以寄情偏僻,鑄字煉句取勝。有趣的是,這郊寒島瘦,一隱一僧,皆與一代文宗韓愈結(jié)下不解之緣?!笆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”,此言不謬矣!□吳詠青
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"分別指誰?
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”是說孟郊、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、清奇苦僻,不夠開朗豪放。
尋隱者不遇的意思
尋隱者不遇,尋是尋訪的意思。隱者即隱士,隱居在山林中的人,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。不遇的意思是沒有遇到,沒有見到。
《尋隱者不遇》
松下問童子,言師采藥去。
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處。
譯文:
蒼松下,我詢問了年少的學(xué)童;他說,師傅已經(jīng)采藥去了山中。
他還對我說,就在這座大山里,可山中云霧繚繞,不知他的行蹤。
擴(kuò)展資料
《尋隱者不遇》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。隱者何人不詳,有人認(rèn)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,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難以考證。
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,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,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,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,描繪得淋漓盡致。
詩中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,以蒼松喻隱者的風(fēng)骨,寫尋訪不遇,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。全詩遣詞通俗清麗,言繁筆簡,情深意切,白描無華,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。
賈島,唐代詩人,字閬(讀láng)仙,人稱“詩奴”,與孟郊共稱“郊寒島瘦”,漢族,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(今河北省涿州)人。自號“碣石山人”。
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-尋隱者不遇
"郊寒島瘦"指的是我國古代的()()兩位詩人?
后人評論唐詩及詩人,輒以兩人并稱,標(biāo)準(zhǔn)各異,或身世職業(yè),或交往友情,或其詩的題材、風(fēng)格等等,不一而足,如:李(白)杜(甫)、小李(商隱)杜(牧)、王(維)孟(浩然)、高(適)岑(參)、元(稹)白(居易)、韓(愈)孟(郊)云云。而其身世與詩風(fēng)均極其相似,并入語典之中的,惟一的一對便是晚唐苦吟詩人孟郊與賈島了,兩人生年相差28歲,卒歲相距29年,籍貫天南地北,生死兩茫茫。300年后蘇東坡的如電慧眼,如椽之筆把他們的詩名連在一起了。
郊寒島瘦,語出蘇軾《祭柳子玉文》:“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。嘹然一吟,眾作卑陋。”后人遂以指凄苦的詩文意境風(fēng)格。如朱熹《次韻謝劉仲行惠筍》:“君詩高處古無師,島瘦郊寒詎足差?!被蛞杂骱嵯啵咨腥巍短一ㄉ取罚骸拔逸叺氖?,到底有些郊寒島瘦?!?p> 孟郊(751-814)字東野,排行十二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。少時隱居嵩山,稱處士。近50歲才中進(jìn)士,任溧陽縣尉,與韓愈交誼頗深。抑郁不得志,遂辭官事孝,其《游子吟》為唐詩中之極品。終生貧困潦倒,死后竟無錢下葬,韓愈為之作墓志銘。孟郊前期由隱而仕,詩皆言志,有為而作;后期仕途坎坷,詩轉(zhuǎn)向抒情,形成險怪詩風(fēng)?!昂奔戎冈妰?nèi)容之嗟悲嘆苦,亦謂其詩有清冷之意境美,力避平庸淺率,追求生新瘦硬。
賈島(779-843),字浪仙,自稱碣石山人,范陽(今北京附近)人。初落拓為僧,名無本,后還俗,屢舉進(jìn)士不第。在洛陽以詩文投謁韓愈,因有吟詩沖犯韓愈馬頭之“推敲”佳話流傳。其五古宗法韓愈、孟郊,喜為詠懷述志刻琢窮苦之言,賈島以苦吟著名,因?yàn)椤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”之嘆。后專攻五律,獨(dú)樹一幟,多吟詠情性,刻畫景物之作。詩風(fēng)清奇僻苦,峭直深刻,以寄情偏僻,鑄字煉句取勝。有趣的是,這郊寒島瘦,一隱一僧,皆與一代文宗韓愈結(jié)下不解之緣?!笆烙胁畼?,然后有千里馬”,此言不謬矣!□吳詠青
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"分別指誰?
"長袍白面,郊寒島瘦”是說孟郊、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、清奇苦僻,不夠開朗豪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