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傳》中記載饕餮為縉云氏之子,而不是龍之九子之一。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,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,叫做饕餮紋。還有一種說法,饕餮是龍的第五子,但龍生九子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成語,饕餮是否是其中之一尚存爭議。
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,名叫狍鸮,古書《山海經(jīng)·北次二經(jīng)》介紹其特點(diǎn)是:其狀如羊身人面,眼在腋下,虎齒人手。 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,人們一般稱這種人為“老饕”。
《左傳》中記載,縉云氏之子貪于飲食,冒于貨賄,被比作饕餮。人們常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,被認(rèn)為描繪的是饕餮的獸面。這種紋飾出現(xiàn)于長江下游地區(qū)的良渚文化玉器上,但饕餮紋更常見于青銅器上,尤其是鼎上,早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。
饕餮和混沌、窮奇、梼杌合稱“四兇”。傳說饕餮由于太貪吃了,甚至是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,所以饕餮只有一個大腦袋和一張大嘴。另一個傳說是說饕餮是黃帝在涿鹿之戰(zhàn)中將蚩尤的腦袋砍下來后產(chǎn)生的怨氣所化成的,由于有吞噬萬物的能力,所以軒轅黃帝用他的軒轅劍將饕餮封印起來,然后再命獅族世代看守。這就是為什么現(xiàn)在守大門的都是獅子,而不是老虎的緣故。
饕餮現(xiàn)在不是只形容貪吃的意思,嚴(yán)格來說,饕餮是形容一切貪婪的意思。其中,饕是形容貪吃,而餮則是形容了貪財(cái)。之所以現(xiàn)在將饕餮更多的解釋為貪吃,主要是因?yàn)楹芏嗲嚆~鼎上都有饕餮紋,而青銅鼎在古代主要的職能除了作為禮器之外就是烹飪工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