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法
北京常見的小吃芝麻燒餅,賣的不少。其實(shí)燒餅是小吃中的一大類別,又細(xì)分為燜爐燒餅、馬蹄燒餅、吊爐燒餅等花樣。????? 燜爐燒餅是以白面制成,放入燜爐中烤熟,有餡、有甜咸葷素多種;吊爐燒餅則是由吊爐烤熟的,比一般的芝麻燒餅略大,一面有芝麻,有層層瓤兒,吃的時(shí)候夾上焦圈;馬蹄燒餅也是一面有芝麻,無咸味,形狀像個(gè)馬蹄子?,F(xiàn)在京城市場上的燒餅各式各樣,但和原來老北京燒餅的外酥、內(nèi)軟、味正遜色多了。
油條是南北方各地都有的小吃品種。用兩小塊面團(tuán)疊加在一起抻長成長條狀,放到油鍋里炸熟即可食用。油條北京人叫它“油炸鬼”。與油條相似的是油餅——將面團(tuán)壓成片狀,中間劃上兩道,放油鍋里炸熟。面團(tuán)小而薄,炸的焦脆叫“薄脆”。面團(tuán)上加以紅糖就成了糖油餅。焦圈又叫“小油鬼”,炸熟后像一個(gè)圓環(huán),焦香酥脆,北京百姓常用來夾入馬蹄燒餅中同吃。
脆麻花是用面粉加入白糖、桂花和輔料和成面團(tuán),搓成條狀擰成麻花,用溫油炸熟,晾涼之后食用。天津十八街的大麻花就很有名,它還加入了芝麻、果仁之類等作料。北京的麻花比較小。蜜麻花,也叫“糖耳朵”,是用米發(fā)面切成粗條,盤耳形狀,炸熟后再蘸上一層糖稀而成。
?再有更多的是賣餛飩的,幾乎每個(gè)早點(diǎn)鋪都有。當(dāng)年最有名的是東安市場的餛飩侯,味正醇香。那時(shí)真正老京味餛飩,皮薄、餡小,高檔的餛飩用雞蛋清和面,整雞吊湯,撒上蝦子、豆苗、蛋皮絲等作料;低檔的餛飩用豬棒骨吊湯,撒上蝦皮、冬菜、紫菜、香菜等作料,人們常就著餛飩吃燒餅。
現(xiàn)在找到家夠味的炒肝更難,不是肝兒又厚又大,沒煮透,就是吃著有苦腥味,勾出的芡不是稀就是稠,喝光肝兒,醬油湯還掛在碗里。舊時(shí)北京鮮魚口內(nèi)的天興居炒肝兒,盛在小碗里轉(zhuǎn)著圈喝,鮮嫩的肝,煮的透的肥腸,陣陣蒜香,真是口香四溢,還很便宜,一毛錢一碗。
灌腸也是京城百姓普及的小吃,現(xiàn)在少多了。灌腸是用豬大腸洗凈后灌入淀粉和大料、花椒、陳皮、桂皮等香料調(diào)勻的“糊子”,兩頭套接成圓圈狀,邊煮邊用竹扦扎眼放氣,煮熟后晾涼,切成片狀,然后放在鐺中油煎,蘸鹽水蒜汁吃。
鹵煮小腸也是老北京人愛吃的品種之一。原料是豬腸、豬肉、豬肺、心、肝、舌等下水,加醬油、丁香、砂仁、豆蔻等香料煮熟,另外還可以加炸豆腐、火燒,吃時(shí)切成塊狀,淋上辣椒油、蒜醋汁。加入火燒的也叫鹵煮火燒?,F(xiàn)在也有賣的,味道差了許多,這主要是原料的問題。很高興為您服務(wù),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,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(lì)。